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研究>>校级课题>>五育融合下的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施——以梓园为例>>研究动态>>202502-202506第二学期研究小结
202502-202506第二学期研究小结
发布时间:2025-06-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迟余雯

五育融合下的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施

阶段性小结(202502—202506)

  本学期,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崔桥小学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五育融合下的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施》的阶段性目标,以实探究为核心,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讨、跨学科活动等形式,推动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学习与研讨:夯实研究基础  

1. 专题学习:课题组长迟余雯、陈璐嫣老师定期组织成员学习劳动教育政策文件(如《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及语文跨学科融合案例,

明确“以劳促学、以文润劳”的研究方向。  

2. 问题研讨:针对“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劳动元素”“低年级劳动实践的设计策略”等议题开展集中研讨,形成“情境创设—实践体验—语

言表达”的融合框架。  

二、实践探索:课例引领促融合 

1. 典型课例展示:  

 5月28日上午,陈金燕老师执教一年级融合课例《大熊猫》,巧妙结合语文课文内容与粘土手工劳动。学生通过捏制熊猫形象,直观感知动

物特征,同时在劳动中体会耐心、细致的品质,最后用口语表达分享创作心得,实现“动手—动脑—动口”的闭环学习。  

课例获课题组一致好评,为低年级“语文+劳动”教学提供了“趣味实践—情感感悟—习惯养成”的可操作范式。  

2. 学科活动拓展:  

 结合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开展“粽香话端午”活动,学生包粽子、诵诗词,深化文化理解与劳动体验。   在语文习作教学中融入种植观察日记项目,学生参与蔬菜养护并记录成长过程,提升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阶段成果与反思  

1. 成果亮点:  

初步构建“语文课堂劳动化、劳动教育语文化”的双向融合模式。  

形成3份典型课例设计、1套低年级劳动实践评价表,学生劳动兴趣与语文学习主动性显著提升。  

2. 存在问题:  

 中高年级的融合路径仍需进一步探索,如如何将复杂劳动项目与阅读理解、写作结合。  

 部分活动的学科平衡度需优化,避免“重劳轻文”或“重形式轻实效”。  

四、下学期工作计划

1. 深化课例研究,重点开发中高年级“劳动+习作”“劳动+传统文化”课型。  

2. 邀请校外劳动专家指导,拓宽融合视野(如非遗技艺进课堂)。  

3. 完善校本资源库,整理融合案例集、学生成果集。  

结语:本学期课题组立足实践,以“大熊猫粘土课”等鲜活案例印证了学科融合的可行性。未来将继续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让语文学习因劳动

而生动,让劳动教育因语文而深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