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阶段性小结
(2016.2---2016.6)
执笔:王紫燕
一、通过前阶段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我们的主要收获是:
1、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1)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通过学习和操作以及平时的相互切磋和实验活动的评课等,引发自我和相互之间的思想撞击,促使教师观念吐故纳新。教师对“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从思想上、行为上切实体现生活化教学。
(2)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实施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每位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活动,使得每位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获得了提升。
(3)教学理论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在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每位教师自觉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积累了很多经验总结、教学反思及论文。
2、学生快乐成长。
(1)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内互动-——课后拓展的学习过程中用自己的大脑区独立思索,用自己的双眼区认真观察,用自己的两耳区辨别,用自己的双手区触摸、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区感受体验,从而获取学习的感受和体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这些体验和结论不只是教师传授给的,而且是自己亲身得到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2)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孩子在迅速地成长,在英语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在各类比赛中也获得了成绩。
3、情感和谐交融。
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平等对话。教师能真正做好“平等的首席”,把学生作为有个性的人来对待,尊重其人格和情感,真正确定其主体地位。有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创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去学习、去想象、去创造,最终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整体性的训练和发展,同时提高了课堂生活的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反思
在实施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能创设各种各样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供学生们对话,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为了达到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也存在着不少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1、对答如流的英语对话一直处于无信息传递的假交际上。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思维密切相关。在实际生活中,假交际现象存在得太少了。作为学习的一个过程,机械性操练尽管少不了,但如果在教师的潜意识里,没有机械性操练与实践性操练,交际、准交际与假交际的概念区别,没有信息差,那么对他所组织的教学活动的实施不起多大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2、过于注重体验性教学。
一直以来对新课程倡导的生活教育的理解存在着偏差,认为越是接近于生活的东西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无论什么都要想方设法拿过来让学生体验一下,而不慎重考虑其使用的必要性和如何来发挥其作用。有时反而扰乱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有时还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总之,在课题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今后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学无止境,作为教师,一定会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