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天火之谜》
|
课时
|
第二课时
|
执教者
|
季敏
|
班级
|
五年级
|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风筝实验。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3、初步了解运用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
||
教学环境
|
Ipad课堂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媒体运用
|
一、复习导入
|
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
1、读课题
2、回顾问题,明确三个问题
|
出示问题
|
二、认识现象
|
1、提问,天火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现象?
2、了解普通的放电现象。
3、天火和普通的放电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4、当时的人们对于富兰克林的推论,是怎样的态度?
|
1、搜集资料,依据资料,谈看法。
2、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谈放电现象。
3、课文中找出相同之处。
4、想象说话。
|
1、学生依托平板,通过网络,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2、媒体补充资料,依据资料想象说话。
|
三、了解实验
|
1、明确风筝实验的实验步骤。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单任务。
3、引导学生复述实验。
|
1、给风筝实验划分层次。
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完成学习任务,准备发言交流。
3、小组练说,推荐一至两名学生,上台复述。
|
利用平板的触屏技术,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批注。利用平板拍照、推送技术,及时分享学习成果。
|
四、感受人物
|
1、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2、在胜利和荣誉面前,他是否停止了脚步?他还有什么样的身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一个科学实验,来表现他科学家的人物形象?
|
1、总结人物品质。
2、学生搜集富兰克林其他方面的成就。
3、学生各抒己见。
|
提供信息场,丰富学习资源,填补文本空白,深度拓展。
|
五、推荐阅读
|
引用华盛顿对富兰克林的评价,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富兰克林自传》。
|
|
|
六、板书设计
|
19 天火之谜
一种 的现象
一个 的实验
一位 的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