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敏课例《天火之谜》教案
发布时间:2017-0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俞秋枫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天火之谜》
课时
第二课时
执教者
季敏
班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风筝实验。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3、初步了解运用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环境
Ipad课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1、读课题
2、回顾问题,明确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
二、认识现象
 
1、提问,天火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现象?
2、了解普通的放电现象。
3、天火和普通的放电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4、当时的人们对于富兰克林的推论,是怎样的态度?
1、搜集资料,依据资料,谈看法。
2、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谈放电现象。
3、课文中找出相同之处。
 
4、想象说话。
1、学生依托平板,通过网络,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2、媒体补充资料,依据资料想象说话。
三、了解实验
1、明确风筝实验的实验步骤。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单任务。
 
3、引导学生复述实验。
1、给风筝实验划分层次。
 
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完成学习任务,准备发言交流。
 
3、小组练说,推荐一至两名学生,上台复述。
 
 
利用平板的触屏技术,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批注。利用平板拍照、推送技术,及时分享学习成果。
四、感受人物
1、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2、在胜利和荣誉面前,他是否停止了脚步?他还有什么样的身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一个科学实验,来表现他科学家的人物形象?
1、总结人物品质。
 
 
2、学生搜集富兰克林其他方面的成就。
 
 
3、学生各抒己见。
 
 
 
提供信息场,丰富学习资源,填补文本空白,深度拓展。
五、推荐阅读
引用华盛顿对富兰克林的评价,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富兰克林自传》。
 
 
六、板书设计
                  19 天火之谜
            一种            的现象
            一个            的实验
            一位            的科学家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