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娟课题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17-0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俞秋枫

 

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信息搜集处理的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点滴尝试,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我认为激发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可以扩大眼界,提高文化素养……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我布置了一个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去了解诗的大意。没想到,第二天课上,有一女同学兴奋地告诉我,她利用工具书找到了诗的解释,还弄明白了这是一首赞美友情的诗,并在网上查到了另几首送别诗,在课堂上,我当即好好地表扬了她的探究精神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全体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和重要性。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培养小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共同探讨,找出问题
通常,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得到更圆满的解决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通常的做法是,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确定信息任务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从而使学生下一步的活动明朗化。比如《黄山奇松》一课,我们可以确定信息任务为:黄山松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种奇松外,还有哪些奇松呢?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问题明确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黄山松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黄山松的诗词文章;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可以查找有关迎客松的生长位置、生长特点和相关图片介绍,以及文人墨客、广大人民对迎客松的态度等等。 
2.教会方法,协作学习
信息来源有了,需要解决技术问题,怎样查找?到哪里去查找?我便和学生一起讨论查找方法,比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等等,尤其使学生明确,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网络资源应成为我们重要的信息来源,我们要正确利用网络、电视等信息工具、媒体来开展学习(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对比,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比传统获取信息的方法更方便、更快捷。 
3.引导积累,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习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例如,我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指导学生设立“采蜜本”,一边查阅,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信息、新方法以及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还注意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通过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4.适当示范,培养学生集成信息(加工和表达)的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我浅显地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比如《黄山奇松》一课,黄山在哪里?它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是座什么样的山脉?这个不是教学重点,但却是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来了,就需要学生的信息资料来解答。有个学生通过网络找到了有关资料,可资料上对这个问题的描述用了几千个字,用了一些专业词汇,念起来特别拗口,如果课堂上学生念出一大堆自己都不明白的专业词汇来,其他学生就会更困惑了。我就这样引导学生: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吗?学生就会找出关键的情况介绍,我再作精练的描述。常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有意识地学会加工和表达自己的信息资料了。
三、适时切入,及时评价  
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则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整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了就有机会用,得到适时、适量的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例如在学习《太阳》、《月球之谜》、《爬山虎的脚》等课文时,我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让学生适时地借助于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及时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说说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查找,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很快。
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但如何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开发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如何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也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运用等,日益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小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加工、处理、评价和运用信息,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优势,运用这种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非信息环境所不能替代或不能取得的。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体认,从中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素养,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