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心灵去旅行
——读《风不能把阳光打败》
星河实验小学 杨黎丽
一直崇拜毕淑敏那样智慧的淡淡的女子,当我手里捧起她的精品散文集《风不能把阳光打败》的时候,淡黄色的封面,隐约闪现着大片白色的野花。那是阳光的颜色,那也是阳光在普照着大地。似一道阳光摄入我的新房,暖暖的。急忙翻开书本,一篇一篇看下去, 浅浅的文字,浅浅的叙述,浅浅的温柔,述说着深深地意义,心中油然而生敬意。“文学的白衣天使”,这是王蒙专门说给毕淑敏的读过这60多篇散文,你会发现,这称谓真是再恰当不过。
“当我们患病的时候,精神是一片深秋的旷野。无论多么轻微的寒风,都会引起萧萧黄叶的凋零,让我们像呵护水晶一样呵护病人的心灵。”这是她在《呵护心灵》中的话,这话表面是说给医生听的,其实也是说给当老师的我听。有的孩子表现的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时候,其实他的心灵更敏感和脆弱,无论是你不经意的一丝丝厌恶,都会对他造成伤害,反之,只要你用你的爱去一点点融化他,相信会有惊喜出现,因此,孩子的心灵同样需要呵护。
《虾红色的情书》记叙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明白,爱是温润的恒远的,而用自残的方式表达爱,那不是真正的爱。同时,毕淑敏又用她特有的平淡语气告诫故事中那个染着怪异颜色头发的主人公,“头发不是来显示自己的个性的。因为头发就是头发,它们不负责承担思想。真正的个性和自由,是头发里面大脑的事情,你能够把神经也染上颜色吗?”也许在这之前那些自认为是个性和自由的另类打扮的孩子们,听到这句话时不由得会引起深深地思考。
提到“作茧自缚”你觉得是都发生在他人的身上吗?不,《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一文告诉我们,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罕见,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有钱的丝,有爱的丝,工作的丝,友情的丝,陋习的丝,嗜好的丝……或紧或松地包围着我们,令我们在习惯中难以自拔。这些丝就是我们为停滞不前、习以为常、安坦无辜提供的原因。而要破茧而出,只能靠自己的心和爪。有时人们也会尝试着去改变,可是在轻微的疼痛下又选择了回到原来的茧里,安度一生。也有些许人不怕困难,不满现状,咬着牙突破茧,拉断丝,当看到茧外的世界,一切都变啦!你会在这种变化中感受到生命充满爆发的张力,你会知道你活着痛着并且成长着。
工作是紧张的,生活是紧张的,步伐是紧张的,社会是紧张的……你怎样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呢?看看烟灰吧。它们曾经是火焰,燃烧过,沸腾过,但它们此刻很安静了。要像烟灰一样的放松。放松不是无所事事,不是听天由命,不是随波逐流。放松是一种高度的自信,放松是一种磨练之后的整合,是举重若轻的玉树凌风。当你放松的时候,你所有的岁月与经验,你所有的勇气和智慧,便都厉兵秣马集合于你内心,情绪就会安然从容,勇气就会源源不断。这是毕淑敏在《像烟灰一样松散》中告诉我们的。
最后,想要和大家谈论一下《风不能把阳光打败》。这篇散文通过“但是”与“同时”这两个词展开了叙述。对于这两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从未深入地品读这两个词语。作者毕淑敏举了两个非常简单的句子:
1.今天天气很好,但是风很大。
2.今天天气很好,同时风很大。
或许大家觉得一眼读去意思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当你细细地,一遍又一遍去读句子时,你会发现第一个句子的意思是风能胜于阳光,而第二个句子让人觉得客观、平衡。有的同学在以前见过带有“但是”的句子,都会有同一个感想,前半个句子哪怕有再多的褒义,“但是”一词的闪亮登场就会让句子跌入低谷,觉得前面所描述的一切都是虚假,而但是之后才是“真相”,就好像例子中风把阳光打败了。我觉得毕淑敏说的很对:“每个光明的词都会有暗影,其实‘但是’的本意只是强调事物,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视,使这个词语的出现抹去了喜色。”“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光。”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词语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其实人的心里有许多窗户,有的人打开了一个并不好的窗户,看到了不美好的景象,他也不去探求,仅仅局限在这个窗户内。而有的人却知道去追求美好的东西,或许他就会打开另外一扇窗,因为他明白,那里可能就有自己希望看到的。为什么世界的成功人士并不多,就因为那些所谓失败的人只会用一个窗户、一个词语去看待世界和自身的处境,我们要追求,因为一切还未将成为定局,要坚信风不能把阳光打败!
当军人,当医生,当作家,当心理咨询师,当女儿,当妻子,当母亲……多重身份,多种经历,让她的散文如水般澄澈,如山般厚重。无论是做什么,她都有一颗悲悯的心,有普度众生的宏愿,有苦口婆心的耐心,她就如阳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如果你的心累了,迷茫了,那就捧起毕淑敏的散文,让她带着你的心灵去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