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新世界
武进区崔桥小学 陶玲玲
去年九月份,我以一名新教师的身份加入了崔桥小学。更为难得的是作为新教师的我,竟然有机会加入蔡校的“一米阳光”工作室,虽然加入工作室仅仅半年我却收获颇丰。太阳的魅力就在于,即便仅仅只是一束微光,也有穿透黑暗的无穷力量。对我来说,这一束光,不仅照亮了我的微小世界,更引领着我走向更广大的世界。
第一次的微课比赛,准备的时间不长,各位成员却展示出了各自不同的风采。有人温柔亲和,有人干脆利落,有人娓娓道来,有人简短概括……这些不同的教学风格,让我看到了各位老教师身上的个人魅力,以及长久的教学研究下的文化积淀。我开始懂得,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个人的魅力秀。只不过这个魅力,依靠的不是外貌,不是时髦,而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业务功底,对教材的解读,对课程目标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
吴阳老师执教的《葡萄沟》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她的字词教学扎实新颖,孩子们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就掌握了知识,领略到了新疆的美景美食。我想,对一位老师来说,最大的夸赞莫过于:“如果我有孩子,想把他放在你班上。”这句话,我想送给吴阳老师。她为了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教育,课堂是可以这样一个融洽,美好的。
徐梅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构思巧妙,立足课本,但又不仅仅局限课本,交给学生挖掘文本的方法。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听她那节课时,我在下面是有点汗颜的,因为之前我就任教五年级,而我的《黄山奇松》的课堂,就明显没有徐老师的开阔大气,只会抓住三棵名松的特点,去读,去感受。一堂课下来,学生也就了解了几棵松树的样子,或许过个两天,连这几棵松树的样子也会忘记。从徐梅老师那,我学会了思考,我看到了一个广博的课堂。
蔡校连续执教了六年级的《如梦令》和四年级的《春联》。听完她的课,只剩下惊叹二字。作为一名实力深厚的特后级教师,无论是她自身浓厚的文化积淀,还是她对教材的解读,教学方法的实施,课堂情况的处理,都远远不是我这样的小菜鸟可以企及的。只不过希望自己在每一次的学习中能有点滴的进步,那就已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了。
我和田卉老师也在蔡校和张英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在课堂中运用批注的方法学习课文,一开始学生有点不知所措,我也不了解该如何运用更好地方法去教。所以我才有了翻阅书籍了解批注的动力,才有了去请教的勇气,这就是“教学相长”吧。我想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积聚起来总有大的收获。
名师工作室,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并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学然后知不足”,我想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只有进行更多理论上的探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平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总结经验,才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人生的每一次遇见,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在工作室里遇见大家,一定是我教师生涯中最灿烂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