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课 书写我的成长故事
发布时间:2018-08-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英

三堂课  书写我的成长故事

蒋燕芳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当孩子幼年的时候悄悄地在他的心底埋一颗种子,让孩子从此有了一种信念和力量,并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时期。从我五六年级开始,村上一位退休教师就让我管理大队里的一个简陋的图书馆,没事的时候我就在里面看书,我看了各种各样的孩童书籍,一连管理到了我上高中,我想或许这就是我喜欢静下心来看书的缘故。在教育的探秘之行上,我们教师应该拥有一种摆渡人的情怀,渡人者人渡之,渡人即是渡己。

一转眼,工作已是第六个年头了。六年来,遥小这个大家庭给予我很多关怀,学校也给了我很多的机会,先后参加了片区语文教学信息化能手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区信息化语文展示课,还给了我许多外出听课的机会,让我我见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在我六年的成长路上,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我的三堂课。

第一堂课是《有趣的发现》。这是一堂关于科学小品的文章。按照我已有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详详细细我讲完了,每一句都读都讲。我清楚记得还拖了五六分钟。上完后进行评课,吕校长的一句话便把我问得懵了。他说这堂课你想要孩子们什么?除了一句句地解读课文,我还真说不上来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这就是我第一个阶段的真实阶段: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

第二堂课是刚参加骨干教师培育站时上的展示课《家》。这堂课我知道了自己要教什么,我要让孩子们理解家的真正含义。家是我们的港湾,是美好和关怀的承载,祖国更是孕育下一代成长的摇篮。朝着这个方向,我带着孩子们解读,有感情地朗读,还设计了贴花这样的环节,力争把课上得活泼。同样上完后后开始评课,金磊校长也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小蒋老师,你觉得你这堂课想教给孩子们什么?我终于明确地说出来了,我想教给孩子对家这个概念的理解。他说不错,你把握了文本的重点。你的课堂设计了很多活动,又是表演,又是贴花,看得出来你想用各种方法带领孩子理解家。但是我们的语文课是否可以纯粹一些,用咱们语文的方式来解决语文的问题。在培育站的这一年,我结识了很多的语文老师,在这个团队里,大家进行思维的碰撞,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重新的认识,语文教学应该是用语文的方式去教会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这是我的第二次深刻领悟:不知道自己要怎样教。

第三堂课是去年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年度考核课《我叫黑脸琵鹭》。这一课我明确了自己要教什么?三个大块:一是解读字词,读通课文;二是学习文中三个标点的用法和读法;三是学习由整体到局部观察黑脸琵鹭的这种方法。针对这三块,我相应进行了设计,特别是在教学第三小节的字词,这一小节有很多的动词词语孩子不理解他们的意思。其实当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也一直在想我会怎样解决。我利用了简短的视频配上朗读,如此一来图文结合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在居老师和我们级组老师的帮助下,这堂课上得很顺利,也得到了蔡校长的好评。这一次我明白:一堂课我们老师既要明确要教什么,同时又要巧妙设计怎样教。

曾经我是这么认为,上过的课,等下一次再上就不那么难,同样的课反复上,肯定就没有那么忐忑。然而接触了多之后才发现,其实语文教学也是有流行的,一段时间流行一种上课的形式,随着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又会有新的思想加进来。比如说,原来语文教学第一课的教学步骤基本上是导入,教师范读,学生读生字词,然后进行读课文,最后讲解生字。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只是有规范的流程,但是里面包含语文思想却很少,现在流行一课一得每一堂课,学生都要得到一种方法,于是语文课又有了新的改革,每一堂课都要凸显一个亮点。也就是在这样的思考和努力下,课堂教学开始提高,论文写作也有了素材和根基。六年来8节区公开课,10多篇论文在省市区发表、获奖。

这六年我带着孩子们看过云,数过星,在仰望星空时,不忘脚踏实地。摆渡孩子,也成长了自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