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学校教务处组织全校老师观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一下子激起了我对窦桂梅老师的崇敬、仰慕之情,听她的课,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虽然没听全,但内心直觉得要是学校早点组织这个活动多好。早就听说窦桂梅老师的大名了,原以为是一位年龄较大的特级老教师,但当我目睹窦桂梅老师的大家风范,倾听窦桂梅老师的精彩授课,她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巧妙的教学设计,高尚的人格魅力,令我深深折服。
窦老师首先在孩子们朗朗的古诗诵读声中自然而然的把大家带入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带入了四大名著,带入了《西游记》;结合动画片,又把大家带入了课文《三打白骨精》的特定氛围。然后抓住小说的环境、情节和人物,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西游记》的小说结构,感悟人物的特点,体验经典的魅力。
在窦老师带给我们的“随意聊”的课堂气氛中,我们随同窦老师共同解读了《西游记》特定的“语言密码”。那三打白骨精来源于白骨精的三变骗唐僧,又引发了唐僧的三责悟空,猪八戒的三次挑唆……这“变、打、责”的反复出现,正是运用了传统小说中的反复叙述的方法,整个小说则是一个更大的反复叙事的结构,打开了小说的结构密码。而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的奇妙计策,引人入胜的矛盾冲突,就是为了阐述一个古老的主题“惩恶扬善,一心向善”。
在理解故事的同时,窦老师还引导学生读原著,相互比较,领会名著的魅力,让学生明白:“更美妙的文字在名著的里边。”领着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学生整堂课紧紧围绕着一个“妙”字,白骨精变得“妙“,孙悟空打得”妙“,吴承恩写得“妙”。整堂课孩子们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朗读、感悟、体会中,他们对原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更让我难忘的是她激情四射的课堂语言。窦桂梅老师的课堂语言是撩人心弦,令人着迷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中,随着窦老师那风趣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包括手舞足蹈),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置身于那童真的世界中,始终兴致勃勃,始终笑声琅琅。《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一堂名著导读课,她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让你跟着她的思绪时而引亢高歌,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欢呼雀跃,时而危襟端坐。有老师赞叹窦老师的课堂有一种“磁场”,学生可以在她抑扬顿挫的,快乐地吟诵中浮想联翩。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会不“沉醉”,语言文字怎会得不到熏陶?语文素养怎会不提高?正是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正因为老师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才能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才能爱语文,才会认真学语文。
窦老师的课堂语言也是充满激励,让人感动的。听窦老师的课,让我有一种更深刻的启示:真诚的鼓励,可以撩动孩子心底的那一汪湖水,让它泛起涟漪,更让它荡漾起智慧的浪花。当孩子们积极发言时,窦老师会说:“真为你们高兴呦!”当孩子有了出色的发言时,窦老师说:“你说得真精彩呦!”、“多好呀!”、“真好喂!”、“好哇!”、“哎哟,真了不起!”当孩子们细心读书,有所收获时,窦老师会说:“你真会发现呀!”、“你们多了不起哟!”这些激励性的话语,让每一个孩子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体验到收获多兴奋,因此,每一个孩子都沉浸在课堂之中,轻松、愉悦地获得知识,让灵魂深处的情感,得到升华,陶冶。
我想,每一个上课的孩子,听课的老师,都会有所感动:感动于窦老师的鼓励,感动于美好的生活,感动于人类美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