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一朵花
——读《心理学》有感
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明白了,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我们教师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要想真正搞好教学,首先就要了解、懂得心理学,就要掌握、应用好心理学。心理学这本书我并不陌生,之前是顾着考试只是作了机械记忆,这次再看时由于有预先的目的,要从书中获得对教学的指导性建议,所以我有了更多的体会。
阅读这本书,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我是否真的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我是否真的顾及到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学习的动机;我是否真的做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怎样才能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的工作中,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书中很多有效可行的方法和策略非常清晰地展示,给我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例如,我从中了解了注意有分三种,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即无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即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为有意后注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化等也能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由此可见,课堂上沉闷的气氛、老常规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开小差,要使学生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教师必须营造活跃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学方式多样化等。结合小组讨论,我考虑到在课堂上小组讨论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进行言语训练,这样无形中也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必能够收到效果。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学生有更高的课堂效率。他能对自己有约束,有较高自我要求。教师想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还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学中提到人的心理影响到行为。学生上课走神必然和他受干扰的心理脱不了干系。学生之间有差异,因此也需不同施教。
书中还有很多对我有帮助的观点,不能一一道来,我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实践来改善我的课堂教学,希望心里的花能开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