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在故宫修文物》新悟
横山桥中心小学 吴阳
读着读着,欲罢不能,从一开始的被书名吸引,到后来迫不及待把纪录片又看了一遍,再来读读这本书,不觉为这些在故宫博物院奉献一生的大师们深深震撼,这其中的人物,办法不乏有机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不是没有可炫耀的记忆,可是他们不约而同选择的这份从事了一辈子的事业,埋首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修复工作中,真可谓倾尽这一生,做好这一事。
而我们正在从事的教育事业,不正是如此吗,从怀揣梦想到追逐梦想,我们正在做的,也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事情。而我乐在其中。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来到美丽的校园,我会听他们畅谈一夜的美梦,也向他们倾吐自己的心声。当艳阳高照的时候,我就去看看这些花儿有没有被打倒。当学生面对来自家庭、来自同学、来自老师的压力时,往往会做出许多异于寻常的举动,我就及时去开解,让学生恢复往日的欢笑。当学生有坏习惯出现,并且呈现蔓延趋势时,我会马上开出药到病除的方子。当夕阳西下,月上柳梢,我去与花朵们告别,叮嘱他们做个好梦。感受他们的快乐与伤心,分享他们的兴奋与失意。就这样,倾尽这一生,做好这一事。
除此以外,我还有一点感受就是传承,书中展示的是一种修复技艺的传承,而我感受出的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技艺需要传承,传统需要守护。不说别的如苏绣等高深的传统,最最简单的游戏,回想我们的童年是何等欢乐,一下课校园里热闹非凡,可是现在的孩子在手机、电脑游戏、家人的过渡呵护中已经丧失的自主游戏的能力,甚至低年级的孩子连上厕所、喝水都要一直提醒,一直催促,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缺失呢。上周在语文园地学到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孩子们面对滚铁环、唱京戏、捏面人、吹糖人、捏泥人等活动,一脸呆萌地看着我,我也是觉得好笑又着急。面对传统、面对现实,谁又不是矛盾的个体呢。
一些新悟,匆匆记录,继续阅读,继续感悟,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