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8-11-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英

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8月28日上午,我们全校老师一同聆听了陈尚荣老师的报告,再次见到陈老依然是那样精神矍铄,谈吐里那般优雅清新。

他以自身的经历作为开头,告诉我们每位老师,我们一直要成长,他又讲到了2006年对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对,季羡林老先生的颁奖词,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也,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告诫我们教师要做纯洁善良的人。结合教师的教学评析,他又讲到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的艺术三境界。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强调地平线,就在自己的心中,每个人都要勤思慎独,找到自己心中的地平线,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强调了教师必须没有任何理由的付出,不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个人都有天赋和机会,只要你努力了,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因为教育是爱的事业,所以教师必须付出,没有任何理由的付出,他丰富的学识打动了我们在场所有的人。

我们教师需要成长,而我们的孩子们呢,他们更需要成长,他们成长什么?成长人的核心素养。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我们的教育一直在进步着。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许多国家都早于我国提出,那我们国家的教育需不需要提出核心素养?当然需要,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现,需要依托学校和教师,教师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所需的核心素养,他是学生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冉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教育是培养人的,语文教学中要培养,是人的语言建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对于核心素养,学校应当有自己的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与中国表达相呼应,形成中国课改、教改的生动气象。学校表达实际是学校的创造。学校表达的主题,就是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近一两年来,不少学校都在关注核心素养问题,自觉研究,自觉对照,自觉调整和改进课程、教学。这说明,课程改革不断地在改变我们,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开发,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改革路线也越来越清晰,结合得越来越好。

  的确,核心素养不只是上层领导和专家学者们的事。学校应当参与到研制过程中去。对于核心素养,学校应当有自己的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与中国表达相呼应,形成中国课改、教改的生动气象。学校表达的主题,就是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这一主题意味着,核心素养之于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转化”。所谓转化,一是指应以核心素养统领、引领、深领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以素养为导向推动课改的深入。统领——所有课程都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为依据,决不意味着核心素养只指向国家课程,而校本课程则可以不指向核心素养;引领——引领课改的方向,端正课改的价值,以课改推动学校教育的转向;深领——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为依据进行深度反思,研究并逐步解决课改中深层次问题,从形式走向内核,从方法走向理念,将“人”永远置于课程的正中央。

学校更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来进行教育,找到最适合儿童的学科课程的转换和表达,让核心素养真正在儿童身上发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