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阅读》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11-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英

《让学生学会阅读》读后感

戚微琪

酷暑难耐,整日浮躁,又面对开学在即,将要面临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初出茅庐的我实在毫无头绪。一黄昏,友人听了我的无奈与彷徨,介绍了蒋军晶老师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给我,说可能会给我这学期的教学有所启发。三日翻完20页,不是不愿看,而是有太多值得学习和思考之处,使我忍不住一思再思,一学再学。

蒋老师必定是一位课外广读、课内深读的读者,这样方能以生为本编织有机、灵动的语文课堂。由于在课前预想了篇章各处的教学重点,所以他能在恰当引导的前提下,信手拈来,如此一来,课堂既具有开放探究的空间,又不失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充分解读教材,才能顺利将之转化成教学活动。蒋老师像剥洋葱一般,领着学生一次又一次带着不同的目的、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出文本,来来回回,每次再回到文本时则有新的领略。

蒋老师在书中提到,他作为教师,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首先,他希望孩子们是爱生活的,是向往精神生活的。一个精神生活匮乏的人,难以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往往被繁琐的生活细节所打败。而孩子是白纸,我们应该积极引导他们爱生活,那怎么爱?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其次,他希望孩子们是会思考、会发现的。这是一个选择无限多导致困惑的社会。不会思考,会变得很可怕。我们要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课堂要尽量避免“只能听我的”,在永远“只能听我的”环境里,孩子是不会思考的。当然,要孩子会思考,我们首先就要做一个会思考会探索的教师,思考产自积累。当自己不爱阅读时,你要去逼迫学生阅读,那是很恐怖的。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不爱阅读,你不该责怪他们,而首先需要反思自己。

作为一名才工作三年的老师,我一直想要培养一群懂生活、会生活的孩子。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我们也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要努力开发个人的潜能,承认他们的不同。不管在教师的这条路上我们走多远走多久,我都希望自己不能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