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海底世界
发布时间:2014-04-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22.海底世界

一、揭题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好好欣赏欣赏。(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什么呀?(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什么?

     谁能一下子说出看到的两个事物?

2.师:这么多的动物、植物、矿藏都出现在海底,真是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呀!

3.揭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海底世界。

(师板书:海底   生跟着书空)

4.导学“底”字

师:“底”这个字是这一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生字。它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半藏半露。撇、竖提、横要藏在广字头里面,斜钩的脚要伸得长一点,超出广字头。别忘了最后一笔是点。

其实这个字,我们早就认识了,但有的小朋友会将“点”丢掉,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造这个字,为什么要加上一个“点”吗?

(出示图片)词典中“底”字的同音字很多,“抵达、根柢、骶骨”中都有“氐”。古人造这个字时,是在“氏”[这个是个“斜山”加“斜钩”,往下坠]下面加个“横”,表示“止”的意思,如果不停止,说明还没有“到底”,后来“一横”才变成“一点”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这个“点”千万不可丢掉,否则我们永远也不能到达海底。

5.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海底世界。(师板书:世界)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

2.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质疑)

3.师:文章的作者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导读出问的语气)

4:大海深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板书:?)

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认真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找一找大海深处最吸引你的地方多读两遍。)

5.生自读。

(师巡视表扬:有的小朋友读的时候声音特别响亮,有的小朋友一边读一边做记号,有的小朋友在遇到难读的地方时还多读了两遍……)

过度:大海深处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海底深处的声音。(第二小节)

1)师:你听到了哪些吸引你的声音呢?(生答)

出示词语:嗡嗡 啾啾  汪汪  呼噜  ……

师:谁来读读这四个词语?(指名)

      这四个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可以称它们是象声词!象声词大多数都是带有口字旁的, “汪汪”比较特殊,谁能读好这些象声词呢?

师: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大海深处是不是很热闹呢?(生交流)

      课文的第几小节告诉你的呢?(第二小节)

师:这一小节有点长,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愿意来读一读?(读、评价、再读)

师:原来,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嗡嗡、啾啾、汪汪”这些声音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听到的,除非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为什么呢?(生:因为海底动物的声音太小了。)

课文中的哪个词语能说明海底动物的声音太小,我们听不到?

出示:窃窃私语(师板书)

师:海底动物们怎样讲话才会让我们听不到?(悄悄地,以防其他人听到似的)

      所以“窃窃私语”就是指背着别人悄悄地讲话。

师:海底的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谁再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

再读:嗡嗡 啾啾  汪汪  呼噜   ……

师:谁能用这样的语调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出示句子: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2)师:把这些词语、句子放入第二小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读完后想一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生交流)

 

过度:大海深处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们呢?

B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第三小节)

1)师:请你来读一读吸引你的这个部分吧!(生读)

2)这一小节写了哪几种动物?同学们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把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多读一读,待会老师请小朋友们来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第一句我们一起读,谁来当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读完后生评价)

3)师: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呀?(师板书:各有特点)

         原来这一小节是采用的总分结构呀!

 

过度:大海深处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们呢?

C海底的植物。(第四小节)(师板书:植物)

1)师:既然能吸引你,海底植物肯定也能吸引其他同学,你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海底植物吗?(该生读第四小节)

出示:色彩   褐色   紫色   红色 ……

      海藻   硅藻      巨藻

2)师:请大家横着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词语:

A对,褐色、紫色、红色都是表示颜色的词,紫色和红色小朋友都比较熟悉,那什么是褐色呢?(出示图片)

B海底的植物仅仅只有这三种颜色吗?由这个“……”你能想到用哪些成语来形容海底的色彩呢?

C(出示句子)谁能把这个带“……”的句子读好呢?

(师:读课文时,我们要把无声的标点也读好!)

第二行词语:

A硅藻、甲藻、巨藻都是海藻。

B(出示图片)师:有的要用显微镜还能看清楚,有的长达几百米,你也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海底植物的形态了吗?(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千奇百怪……)

3)师:把这些词语放入课文中我们再来读一读吧!(指名读、评价、再读)

4)其实整个一小节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小朋友们找到了吗,找到的用笔划出来吧!

5)生交流。(师板书:差异很大)

6)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过度:大海深处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们呢?

D海底的地形和丰富的物产。(第五小节)

1)生读第五小节。

2)师:这一小节介绍了海底的什么呀?(板书:地形  矿藏)

 

3.师:课文读到这里我们来回想一下,课文开头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出示再读)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吗?

     文章的最后一小节是怎么说的呢?(出示读)

     原来最后一小节是归纳总结了海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4.师:小朋友们看老师的板书,这篇课文写得真有条理。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接着它分动物、植物、地形和矿藏三个方面来分类介绍……最后又用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进行了归纳总结。(板贴:提出问题  分类介绍  归纳总结)而且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了234小节也都采用了总分结构的形式来写的。

5.师:那海底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作者是用哪些写作的方法来告诉我们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三、学习生字。

1.接下来我们还要学习这节课的生字呢,小朋友们数数看,共有几个生字?

  这些生字的结构都不一样,小朋友们看看,有哪些结构?

2.看清结构是从大体上来认识一个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重点来看,半包围结构的字如何才能在田字格中写好。

3.(出示:底 危 途)这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有什么共同点?(不全包)

那哪一笔该露出来呢?(有藏有露)

师总结: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围而有凸,关注凸出笔画。

4.生描红、书写。

5.评价、修改。

6.师:其实这里更多的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也不是一样的,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右等宽,还要关注关键的笔画。

四、布置作业

 

板书                     22.海底世界

                  提出问题  

                  分类介绍   动物          窃窃私语

                                           各有特点

                             植物          差异很大

                             地形、矿藏

                  归纳总结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