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4-09-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敏红


《y w》第一课教学设计
武进区林南小学 王敏红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声母y、w的音形及其相应的配图;二是声母y、w和单韵母的拼读音节;三是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四是y、w的书写格式。
学情分析:
本课是汉语拼音教学中声母单元的最后两个声母,学生对声母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前面也已经学习了七个整体认读音节,本节课的整体认读音节学起来会轻松一点。
教学要求:
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音形结合的学习方法,练习拼读与y、w有关的音节词。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它们的四声。
4.能够正确熟读23个声母。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y w和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的发音。
2、W的书写。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声母卡片: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2、抽读韵母卡片:iuü
二、看情境图,教学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看情境图。
2、听语境歌: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
3、跟读语境歌,引出y、w。
三、授新课
(一)1、教学声母y的音和形。
(1)教学y的读音。
①出示声母y,告诉学生y的读音和衣服的“衣”差不多。把“衣服”的“衣”读得轻短些,就是声母y,也叫大衣。发音时,同韵母i有点相似,但是声母y要读得轻而短,韵母i要读得响而长。
②听电脑读,指名读,齐读。
(2)教学y的字形
①你怎样记住y的字形?看看声母y像什么?
②记忆字形:古人衣领y y y 或一个树杈y y y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儿歌的喜爱,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编儿歌,记住y的形。】
2、教学声母w的音和形。
(1)教学w的读音。
①出示声母w,告诉学生w的读音有点像屋子的“屋”,把“屋子”的“屋”读得轻短些,就是声母w,也叫大w。发音时,同韵母u有点相似,但是声母w要读得轻而短,韵母u要读得响而长。
②听电脑读,指名读,齐读。
(2)教学w的字形
①你怎样记住w的字形?看看声母w像什么?
②记忆字形:屋顶相连www。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y的基础上, w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独立识记w。】
3、教学y、w的书写。
(1)y、w由几笔组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每一笔写在哪个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①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y占中、下格,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两笔写成。右斜写中间,左斜出三线,中格要充满,下格占一半。
②w占中格,第一笔叫斜下斜上,第二笔相同,两笔写成。斜下斜上写两遍,两个尖尖挨着线,两个开口一样大。
③学生书空,描红。
4、做游戏:小小电影院
【设计意图:游戏的设计,充分关注学生好动的特点,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拼音,玩中学,轻松又愉快。】
(二)1、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
(1)讲大y和小i的故事。(强调yi是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y是大衣,单韵母i是小衣,小i小i胆子小,出门要由大y带,大y和小i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情境,以故事导入,使拼音教学情境化,引起学生的共鸣。】
(2)比较y和yi的区别,指名读,齐读。
(3)教学yi的四声(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yī  yí  yǐ  yì
再指名读并说出哪个字发这个音、齐读
2、教学整体认读音节wu及其四声。
1)告诉学生:小u小u胆子小,出门也要由大w带,大w和小u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wu。
(2)比较wu和w的区别
(3)wu的四声(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wū wú wǔ wù
教师说句子:一天中午,一只小乌鸦犯了一个错误,躲在梧桐树上呜呜地哭着。学生听wu的四声分别藏在哪个词语中。
【设计意图:从句子中找音节,既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又避免了单一的教学模式。】
3、教学音节yu及其四声
(1)出示yu
告诉学生:y后面的“u”实际是“ü”。它见i和u都和好朋友一起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急急忙忙地跑到y后面组成整体认读音节,连帽子都跑丢了。
(2)比较ü和yu的区别。
(3)yu的四声(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yū   yú  yǔ  yù
师生合作玩贴图游戏。
【设计意图:师生、生生合作玩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游戏的同时又掌握了新授的知识。】
4、小结
结合板书复习y、w及yi、wu、yu的四声。
四、在习字册上写y、w。
附:板书


y w
i     yi
u     wu
ü      yu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