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比喻句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目标预设:通过学习,能认识比喻修辞手法的特征与表达作用,能正确辨识一般比喻句(明喻、暗喻),并能运用比喻进行表达。
学习对象:三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单
过程预设:
一、“谁的耳朵灵”(听一听,认识比喻句的结构特征)
1.学生复述“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讨论:从这两句诗里,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是从哪一句诗中感受到夜晚的美好的。
3.(出示“露似珍珠月似弓”)研究这句诗,认识比喻句的结构:
(1)师:这句诗中出现了几种物?为什么你们刚才没有在想象到的图画里提到珍珠与弓箭呢?(珍珠与弓是用来形容露珠与月亮的形态的)认识本体和喻体
板书:本体 露珠 月亮
喻体 珍珠 弓
(2)练习说一说:把 比作 。 用 比喻 。
(本体) (喻体) (喻体) (本体)
(3)本体与喻体之间用什么词连起来的呢?认识比喻词
板书:比喻词:似
(4)小结:比喻句一般带有比喻词,能找到本体和喻体。
二、“谁的眼睛亮”(找一找,感受比喻句的表达作用)
1.过渡:在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里也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比喻句呢?
2.运用规则,辨别比喻句。
(1)出示句子,让学生找一找比喻词,说一说“把 比作 。”或“用 比喻 。”为什么这么比呢?
①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②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③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④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流动。
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比喻词 相似性
小结:①比喻词有多种;②本体和喻体间要有相似性;
(2)出示练习单,让学生练一练。
①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②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③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
④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⑤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表示比较)
⑥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表示举例,引出妈妈)
⑦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表示猜测)
学生练习,交流讨论“为什么第②句不是比喻句?”
小结: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体或喻体。
3.认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1)比较阅读:
出示1:①初夏,梨树上结出了青青的果实。
②初夏,梨树立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
③初夏,梨树立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像一个个圆圆的溜溜球。
指名学生读,体会同样的意思用上比喻句就生动了;同样同上了比喻句“害羞的小姑娘”更能体现出果实躲在绿叶中的情景。
出示2:①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②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神奇的笔在描绘着一幅五彩的画。
指名学生读,再次感受用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2.小结:看来,写比喻句也并不是随便拿个事物就能比较的,我们还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的程度越高,比喻句就越贴切、生动。(板书:相似性)
三、“谁的心灵巧”(用一用,学习用比喻句表达)
1.过渡:光会识比喻句还不是本事,关键要会用才是真本事。
2.出示表格
要写的事物(本体) |
喻词 |
用来比喻的事物(喻体) |
|
|
|
比喻句: |
3.师生合作,完成“秋天的树叶”。
(出示情景图)可以写秋天树叶的哪些方面?秋天树叶的颜色、形状、飘落……那分别用什么来比喻呢?(五彩的画、仙女下凡、蝴蝶……)生说,师打字,用上比喻词说一句比喻句。
4.学生根据情景说一说,边说边指导。
展示情景1:秋天的树叶
展示情景2:河里的小鱼
展示情景3:跳绳的孩子
展示情景4:高速公路上的汽车
展示情景5:教室里的课桌
5.写一写,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用上比喻句,写一段话,用上比喻句。
6.展示交流,用上规则评价。
四、总结拓展
1.学生说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比喻句,知道了比喻句的作用,还尝试着写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这还是学习比喻句的第一步哦,课后,我们还要学习如何根据具体的情境来运用比喻句,把我们的文章装饰得更加精彩、生动。
3.拓展练习:涂鸦日记“秋天”。
要求:画一画眼里看到的秋天,并用上比喻句为画配上一段话。评价要点:语句通顺☆,比喻恰当☆,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