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发布时间:2015-11-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冷玲琳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导入

1 今天咱们学习课文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广袤无垠 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2 可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却生长着一课柳树,这真是一棵神奇的柳树
外形

1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株柳树?
  出示一段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2指名读,根据提示完成阅读批注。补充习题52

想象
 1过渡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绪,走进第67自然段,柳树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经历了怎么样的考验?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交流 

1)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你是抓住哪些词来理解的?
  师:不光柳树,别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连续两个季节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生长起来了。把他找到的这段读一读。
  (2)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A师:读到哪些词语特别有感受?(一次又一次摧毁,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说明它经受了许多许多困难)
  (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 环境非常恶劣)
  看老师写这个字。上面是虎字头,下面是横竖折再写横,这个字组个词,可以组虐待,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们听。

  B师放录音。
  师: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师: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
  师引读: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被冻死过多少次,又――,

雷电交加,它被被劈断了枝干而又――
 C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预设  生: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D师:柳树经受的摧毁是多么的多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
  生:没有。
  师引读:而是冻死过多少次――生:又复苏过来。被劈断了枝干――生:又重新抽出新芽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
 E 师:当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它会怎么鼓励自己?     

师:这是怎样的柳树,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顽强 不屈 咬着牙 坚强不屈 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宁死不屈永不放弃

对比阅读
  1 师:看着眼前的柳树,作者又想到了谁?它们有什么不同呢?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比较柳树的不同

 

 

灞河柳

高原柳

外形

 

 

生长环境

 

 

生长经历

 

 

   2 交流

   3 小结: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灞河的柳和青海高原的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柳的顽强坚韧。

五升华

1 师: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看着这棵柳树,你想到了哪些人?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

2 他们和柳树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抱怨,不畏怯,用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作者这样写道:出示  课文的最后一段,齐读

4从最后一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5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写高原柳,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退缩,不畏惧,勇敢顽强地斗争,会造就不可思议的奇迹。这种方法叫托物言志。

 

板书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干旱  寒冷   顽强                         对比衬托

风雪  雷电   不抱怨                     托物言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