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第一课时)
林南小学 王晓红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囗、禾、雨、月” 4个偏旁,会写“七、儿”2个字,学会竖弯钩这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吗?
2、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请大家观察这几幅画,你能很快辨认出哪个季节吗?(出示四季图)
3、小朋友们很快辨认出来,说明大家对季节已经有所了解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季节有关。(板书课题)
“四”是个数字,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二、三”“四”的样子跟它们很不一样,我们来读这个数字,它是一个平舌音。
课题两个字都是第四声,我们读的时候要干脆利落,不能拖音,一起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
1、 课文是一首有趣的小儿歌,向我们展示了四个季节不同的特点,听老师读课文:请大家把书打开,双手捧书书稍歪斜,眼睛看字字字入目。
2、四季包括(出示词卡,齐读)
(1)春天:天气开始暖和了,阳光明媚。“春”字的下面有个——日,就是那送来温暖的太阳。指名读这个词——春天
(2)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太阳火辣辣地照射大地,人们都不敢站在太阳底下,看“夏”上面一长横像遮阳光的凉棚,躲在底下很凉快。我们一起读读。
(3)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秋天到了,谁都带着大家读读这个词。
(4)秋天过去了,天气越来越冷,进入了——冬天。齐读
(5)夏天热冬天冷,夏和冬两个字有相同的部分(板书折文)这个偏旁叫折文,跟老师读。“夏”的折文在下面,支撑起下面的部分,“冬”的折文在上面,撇捺很舒展,盖住下面。
3、这四个季节是谁告诉我们的呢?到课文中看一看,小朋友们你发现课文1和课文4有什么不一样吗?课文4是首儿歌,小节与小节之间有明显的空行,我们可以这样标小节号。你会标了吗?请小朋友打开书到60页,给课文4标上小节号。标好后放下笔端正坐好。看,跟老师标的一样吗?
4、小朋友们真棒,听课文,想一想春夏秋冬各是谁告诉我们的?
5、这四个主人公依次登场了,开小火车拼读一下它们的名字。
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在说话呢?出示“说”这个字我们经常用,它的偏旁是言字旁,请跟老师说一说,言字旁的“言”表示张口伸舌讲话,所以“说”就是张口说话。言字旁的字大都与说话有关。
6、草芽、荷叶、谷穗、雪人长什么样,在说什么话?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拼音朋友帮帮你。
7、草芽长什么样?它说了什么话?谁能来读读这一小节。评价。
出示“尖”上面是个小没有勾,下面是个大,就告诉我们“尖”的意思了。生活中铅笔笔尖,针管尖的,还有什么是尖的嘛?
8、草芽尖尖也可以说是尖尖的草芽。嫩绿的草芽,努力向上生长多可爱啊,齐读第一小节。
9、出示空格,小朋友们读得真棒,想必这空格也难不倒你们。
10、荷叶长什么样,说什么话呢?
青蛙这个词要注意,青是后鼻音,谁来拼读一下。
青蛙与荷叶为伴,池塘里的荷叶铺满水面,层层叠叠,让你想到了哪句诗?这是古人对荷叶的赞美,儿歌中用了一个可爱的词语是——圆圆,谁来读一读。
荷叶碧绿碧绿,又大又圆,真美啊,我们一起读读第2小节,出示空格,相信大家能完成这项挑战。
11、秋天到了,我们去田地看看谷穗吧!谁来说说你看到的谷穗什么样的?到了秋天,谷穗一粒一粒的籽长得很饱满,沉甸甸的,谷穗往下弯腰,告诉人们他已经成熟了,赶快收割吧,跟老师读。小朋友做做谷穗弯弯的样子,像什么一样?
12、“弯”下面是弓,就是弯曲的样子,我们已经接触过这个字,看月儿弯弯,我会说月儿弯弯,弯弯的月儿,你会说……谁来读读第3小节
13、天气越来越冷,冬天到了,小朋友们最喜欢下雪了,他们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这个雪人真神气,你瞧,他……这么大的肚子,还往前一挺,多顽皮,谁来读一读。谁能做这个动作来读一读。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再把这首儿歌一起读一读。
14、小朋友们,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写好字,接下来我们学习2个生字。
天:怎么记这个字,找个朋友。
四:竖要短,往里收,横折横要长,折内收,撇和竖弯写小点,竖弯弯在横中线。
板书: 四季
春天 草芽
夏天 荷叶
秋天 谷穗
冬天 雪人
教学反思: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生动形象的描述来表现四季特征。在本课教学之前,我也在思考,这么一首富有童趣、画面明丽的小诗,要通过怎么样的教学才能让孩子们逐步体会到其中的景和情呢?教学时,我根据文本及教材特点,在研读诗歌的部分,先以插图入手,让学生观察探究后初步感知;再以“读”贯穿,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趣,在读中积累;读后鼓励发挥想象,让孩子们在读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想象说话,运用语言。从观察、朗读后的感悟、积累,到想象说话时的语言运用,如此循序渐进,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利用插图,观察感悟小学教材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它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本课中,书上也随文安排了四幅色彩明丽,形象生动的插图,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在研读课文时,我先以这四幅图片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看着图片说一说,从图中观察四季的不同景物,通过图片初步感受景物特点(如尖尖的草芽),同时,在结合插图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利用插图这么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孩子对文本内容获得感性的认知。
二、为第二课时的朗读教学,读中感悟打基础。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方式,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四季之美有了直观认识以后,我便开始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读来深入感知文本,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四季之美。1、读出特点。先让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如发现春天里草芽的特点是“尖尖的,嫩嫩的”;再读一读课文,并问学生:“你认为“草芽尖尖”应该怎么读更好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体会到草芽很轻、很嫩的感觉,所以读起来就知道声音要轻细一些。通过学生自读自读,相互评价,通过“读”逐渐体会景物的这些特点。2、读出情趣。当学生初步感知景物特点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如让学生做动作表演“尖尖”、 “圆圆”、 “弯弯”、 “一挺”等,这些动词本身就充满了童趣,孩子们通过自由的做动作,适当的动手动脚一番,既集中了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又在这种有趣的形式中感受到每个季节的不同,体会到文本中的盎然情趣。通过各式各样的读以及适时、具体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