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
武进区花园小学 赵珊
教学目标:
1、理解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实验,敢于探索”的精神。
2、完成“雷电交加、颠簸、欣喜若狂”等词语教学。
3、有层次有方法地完成对课文风筝实验的复述。
4、体会课文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ipad培训。
一、导入
1.通过1-3小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能选用黑板上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出示词语)
雷电交加 劈成两半
难以置信 不足为奇
冷嘲热讽 混为一谈
2.概括得真完整,真简洁。
3.是啊,刚才我们就是抓住了关键词概括介绍了1—3小节的主要内容。
(板贴:抓住关键词概括说)
二、简要复述
1.过渡: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想要通过风筝实验来揭开天火之谜。本节课,我们要了解风筝实验,认识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并学会复述风筝实验。
2.让我们先来了解风筝实验。
(出示学习单1)
3.学生学习,并且推屏交流。
4.刚才我们按照实验顺序,抓住实验步骤复述了这次实验。
(板贴:抓住实验步骤简要说)
三、详细复述
(一)了解风筝
1.好听的故事,往往有丰富的细节。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仔细地研究风筝实验,并学习如何生动具体地复述风筝实验。
2.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实验器材,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呢?
(导电、与众不同、了不起)
3. 考考大家,你能根据文中的提示摆出这只特殊的风筝吗?
(出示学习单2)
学习单2
试着在WPS中拼出实验中所用的风筝,并注明每个部件的作用。
4.谁来讲解一下实验中所用的风筝?(推屏)
5.小结:凡事预则立,富兰克林凭借严谨的科学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精心制作了这只特殊的风筝。
(二)了解实验
1.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终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
2.请同学们读读第四小节,想一想这是一次()的实验?
(危险、惊心动魄、需要勇气)
3.请你们从文中找出关键句来证明实验很危险。
a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1)(一阵发麻说明实验很危险)哪个词让人感觉到危险越来越近?(靠近,红体放大)
(2)这是一只吸收天电的风筝,带有的电量比平时我们用的大得多,靠近它十分危险。(靠近,红体放大,风筝出现)
(3)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富兰克林还要靠近呢?(为民造福,证明自己的推论是正确的)
(4)你觉得此时富兰克林的心情怎么样?(激动,紧张)
(5)齐读,感受富兰克林的紧张与期待。
b还从哪里看出实验很危险?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1)从“怒发冲冠”这个词中你看到了什么?(电流很强,麻绳上的纤维都竖起来了)
(2)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中包含着富兰克林怎样的心情?(期待、兴奋)
(3)体会得真好,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c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这是一处环境描写,文中还有一处环境描写,这两处环境从侧面烘托出实验很危险!
(三)了解富兰克林
1.刚才我们仔细研究了这个实验的过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
(板贴:一个()的富兰克林)
(四)复述故事
1.接下来,我们就来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如果将环境、感受、想象加入进来,会更棒!
(出示学习单3)
学习单3
你能根据关键词句具体生动地复述实验吗?请小组展开合作,利用小影软件来讲述风筝实验的故事吧。
方法一:每人选择一个实验步骤制作小影在组内分享,四人合作在全班交流。
方法二:有能力的同学独立制作小影,组内交流,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2.小结:看,大家在复述时加入了环境、心情,就使得讲述更加生动、具体,富有创意!
1.过渡: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后来,根据放电原理,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2.看,这就是避雷针在生活中的运用,富兰克林的发明为人类带来了福音。
3.总结板书:一个沉积千年的迷团,一次惊心动魄的实验,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富兰克林。
4.拓展:富兰克林是一位传奇的历史人物,推荐阅读《富兰克林传》,进一步了解富兰克林的伟大成就。
(出示学习单4)
学习单4
1.阅读《富兰克林传》,进一步了解富兰克林的伟大成就。
2. 上传复述故事的小影作品,在班内评选“最具创意”的复述。
5.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