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伊索寓言
林南小学 郑芳
发布时间:2018-03-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英

12 伊索寓言

武进区林南小学    郑芳

教学内容:

《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蚂蚁和屎壳郎》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大意,认识寓言文体的特色。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体会,理解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并初步掌握总结寓意的方法。

3、初步掌握“联系故事,对寓言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言行进行评论”的方法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教学过程:

【活动一】探究寓言的文体特征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伊索寓言》。请大家快速阅读《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这三则寓言,读完后想一想:它们与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尽量用词语表达出寓言的特点,写在学习单的方格内。

篇幅短小

情节简单

故事虚构

语言精练

富含哲理

……

2、学生交流。

3、小结:我们通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对比发现,寓言具有这些特征:(生读)

 

【活动二】探究寓意并提炼方法

(一)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寓言就是利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这是伊索寓言留给我们的最大的财富。那么这三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快速浏览寓言,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用直线划出来。

2、学生交流。(投影出示)

师:寓言的寓意都在文末,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3、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寓意的理解。

(二)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过渡)同学们,你们都说得特别的智慧。寓意精练、概括地写出了给我们的训诫、教益或启发。今天,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探究一下写寓意的方法。

1、先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反馈交流,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1)有些人指的是故事中的谁?既然指狐狸,为什么不写狐狸,而要写有些人?(故事中的角色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但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2)狐狸无能为力,做不成的是什么事?

3)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要找借口,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但文中狐狸的借口是什么?

3、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从故事中主人公独特的言行中得到启发)

4、自主尝试《牧童与狼》、《蝉和狐狸》,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

 

【活动三】迁移方法,试写寓意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思考,我们发现了写寓意的秘密。我相信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来写寓意了。

1、《蝉和狐狸》这则寓言中,还有一个主要角色——狐狸,同学们试一试,联系故事,评价狐狸的言行,得出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2、教师引导评议。

3、《伊索寓言》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下面就请大家尝试为《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4、交流、评比优化

 

总结:今天这堂语文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寓言的文体特征,并知道了寓意其实是与故事密切相关的,是从主要角色的言行上得到的启示。寓言看起来如同笑话一般,却又暗藏深意,我们要用心体会。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事先做好打算的人,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一些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