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做课程》讲座有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有时会有这样的感叹,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与学都含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的本质含义就是教师只教授对考试有用的知识,学生也只学习对考试有用的知识,这就造成了语文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事实上语文有极丰富的内涵,它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上,而且鲜活于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合理利用我们身边这些现成的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当务之急。
课程的内容必须围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来选择,通过课程的实施要使学生听、说、读、写得到训练;实践运用语文的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滋养;真善美的情感得到陶冶。我觉得我们在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以课文阅读教学为基点,拓展延伸课本内容。
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章,有许多与我们学生的平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这样的课文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来选择确定某个语文校本课程的主题。然后由此确定符合学生学校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系列化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从而拓宽学生信息渠道,扩大学生知识面。这种延伸包括向课外知识延伸和向生活实践延伸。
(一)向课外知识延伸。由课文的内容向相关语文课外知识延伸,扩大学生知识面。包括1.中点辐射型。以课文内容为中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如学习了《前学森》《詹天佑》等,我们可以以“走进爱国人物”为主题,让学生排一排爱国人物谱;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写一写想对他们说的话。2.起点延续型。以课文的内容为起点,确定主题纵向延伸。如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以以“我对课文人物的了解”为主题,指导学生读《水浒传》相关的章节,组织学生对人物进行讨论,认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
(二)向生活实践延伸。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拓展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包括:1.联系学生生活。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激发学生回忆生活、记录生活、描绘生活。如:学习了《石榴》,可以以“家乡的特产”为主题,让学生读一读描写家乡特产的文章;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语等。2、开展实践活动。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学习了《秋天》后,可以以“我眼中的秋天”为主题,带学生去野外找秋天、品秋天、画秋天、写秋天。
二、以地方特点为素材,全面开发乡土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家乡,充分地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一切。选择的内容要富有乡土气息,根植于学生生活,存在于学生周围,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如: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名人;家乡的古迹;家乡的传说故事。
三、以校园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每个角落。
校园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了,在校园里只要我们留意,时时处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花坛里写着如诗的公益广告语;文化墙上刊有内容丰富的墙报;广播室传来琅琅的播音;公开栏里贴着种类繁多的应用文;学习园地里盛着同学们一份份语言文字的自主餐。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低年级可以带学生认字,学拼音;组织学生按时收听校园广播,学习普通话。高年级可以带学生给校园里的花木贴上生物学标签;为学校的花坛、食堂、阅览室设计广告语;参与应用文的写作等。
四、以时事信息为焦点,动态补充语文课程。
校本课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充实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我们的周围天天都发生着一些学生认为新奇的、重大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发生给我们的校本语文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同时智力得到训练,感情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塑造。这样的事小到一场雪、一次运动会;大到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都可以成为校本语文课程的内容。
结束语: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发展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全面发挥社会功能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我们只有把它看成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激发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勇气和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校本课程开发,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