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13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关于海洋的说明文。文章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海洋知识,阐述了海洋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新希望。全文结构清晰,要点明确,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课文内容不难理解。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海洋的特点,体会海洋与人类之间密切的关系。
4.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感悟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
设计理念:
虽然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但如果教学仅停留在对于内容及一些科学常识的理解上,显然就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本课时的教学,我仍抓住“朗读“这一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鼓励阅读,激发想象,启迪情感,以增强学生的个性体验,领悟文本的熏陶和教育意义。
设计思路:
以“海洋”为线索,谈海洋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接触感知海洋→精读课文,领悟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深入了解,写出你想对海洋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谈海洋
1.(板书:海洋)提到海洋,你能用哪些学过的词语或成语来描述它?(生自由回答)
2.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既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般的宁静安详,也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时的波澜壮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海洋有关的课文(补全课题:——21世纪的希望)
3.这个课题有点特殊,特殊在哪儿?(有个破折号)去掉破折号有什么区别?(意思不变,但用破折号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二、初读课文感海洋
1.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相信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先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2.出示:
回眸 蔚蓝 匮乏 低廉 威胁 慷慨
给予 掀翻 蕴藏 矿藏 开拓 望洋兴叹
(1)谁来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
móu lián jǐ xiān cáng cáng xīng
(重点指导:眸 廉 给予 掀 蕴藏 矿藏 望洋兴叹)
(2)齐读巩固
(3)这些词语中有些字容易写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每交流一字后集体书空该字)
(4)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告诉大家你弄懂了哪个词语的含义?(生交流)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在生字新词的教学上主要采取了个人汇报的方法,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当点拨,以学定教。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哪位同学读错了,请你指出来。
4.概括主要内容
(1)通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究竟讲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一句话或几句话皆可)
(3)哪位同学把这几个方面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
(4)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只要大家能抓住文章的关键,就一定能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概括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概括能力是阅读水平的标志。考虑到课堂上如果让学生一下子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能难度较大,不如先鼓励学生一句、两句的说,再引导他们串句成段,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三、精读课文品海洋
1.海洋是人类的摇篮,它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海洋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它曾经哺育了地球上的生灵。它与人类的关系是那样地密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一部分写是是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密切。(1-3自然段)
2.指名回答。
3.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2、3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4.交流(学生说到哪一句就出示哪一句)
(1)当飞往太空的宇航员回眸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A.还记得刚才交流时说“回眸”是什么意思吗?谁来用动作解释?
B.宇航员看到了什么?“水球”指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
C.师边多媒体出示宇航员拍到的照片,边叙述:地球表面积71%是被海洋覆盖着,由于太阳光的反射,使得咱们生活的这个地球看起来更仿佛是一个晶莹透亮的水晶球。
D.感觉怎么样?(真是太美了)
E.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2)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发水产品和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盐。
A.“慷慨地给予”是什么意思?大海给予了人们什么?
B.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有哪些水产品么?
C.为什么说是“不可缺少”的食盐?(联系生活说)
D.这是海洋温柔的一面。(指导朗读)
(3)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A.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海洋发起脾气来很可怕?(无情地、掀翻、冲垮、毁灭)
B.多媒体展示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C.这是海洋暴躁的一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包括教学的内容的开放,此处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还适当补充了相关的图书、影像资料,这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的朗读效果。
5.过渡:海洋是那么广袤,地球是那么美丽!千百年来,海洋带给了人们幸福,让世界的人民借助于航行得到了交流;海洋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但是,它发起脾气来,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灾难。所以,千百年来,人们是既——(引读:热爱海洋),又——(引读:敬畏海洋)。
6.出示: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1)自由读这句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既爱又怕,复杂的心情)
(3)指导朗读
7.如果能控制海洋的脾气多好啊!海洋的脾气人们控制得了吗?
(1)文中哪个词语说明它的脾气不受人安排,不受人控制?(喜怒无常)
(2)“喜怒无常“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里看出海洋喜怒无常?
(3)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千百年来人们也只能——(引说:望洋兴叹)
(4)理解“望洋兴叹“的原意(学生知道就学生说,学生不知道就师简介)
(5)人们望着海洋,会“兴叹“些什么?
(6)课堂小练笔:人们望着喜怒无常的海洋,会说……
(7)学生自由练写,师巡视指导
(8)交流,及时点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以写促读,这有助于读书能力的均衡发展。此处借助课文内容,给学生搭建了表达的平台,让学生在表达中感受大海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四、总结设疑盼海洋
是啊,千百年来,人们只有望洋兴叹,发出了一声声无可奈何的感叹,一声声愤怒的质问。人类是不是只能这样?海洋能成为21世纪的希望吗?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收集有关开发利用海洋的资料,下一堂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