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APP与小学生阅读的深度结合实践应用(阶段研究)
横山桥中心小学 吴阳
自2017年9月以来,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后,教材主编温如敏先生就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师追逐的对象。“未来,语文高考有15%的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这一句话也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都知道,在高考中,得语文者的天下,而要想得语文就得先阅读。不仅是语文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也在增加。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在某论坛讲座时也曾强调:“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一个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界定了他的民族语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一个人语言的涵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他的文化修养。爸爸妈妈每天坚持给孩子读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作家梁晓声曾说:“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
可现如今,我们身边的孩子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属于学生可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很多学生除了校内作业还有许多校外辅导班要去学习,再加上电视、手机、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冲击,此时阅读再作为捆绑作业必然会在部分学生中间产生特定的负面作用。对于刚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或者之前的阅读少之又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环境的改善以及信息技术的提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以手机为平台的智能手机APP也因势发展迅猛,并且呈现出明显特征,让网民尤其是学生网民逐渐习惯化,并有手机网络依赖性倾向,而一些智能手机APP合理运用,能给小学生的阅读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和正确引导。
因此,确立本项目的研究,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资源,使用智能手机APP,与小学生阅读进行深度结合。
(一)尝试(用APP引导学生阅读)
我们根据不同学段的学情和新课标对于各年段学生的阅读的要求,因材施教地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利用手机APP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各班在微信中建群,组建班级读书会,设立队长,去队名,想读书口号。根据语文课标,各年段学生的阅读任务如下:
1.低年段学生
阅读任务:诵读、亲子共读
所用APP:喜马拉雅、微信、咿啦看书、初页
【诵读】
诵读,是儿童深入学习语言,并通过语言“悟道”的最朴素、最可靠的途径。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我们坚持让学生每日诵读。教师每日在“班级读书会”的群中(后文简称读书群)发一个诵读视频,安排学生每日回去跟着视频吟诵诗歌或儿歌。 并且,学生的诵读作品要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学生感受到诵读是件快乐、有意义、可以交流的事情。为此,我们推荐使用喜马拉雅,每位家长全力支持我们的创意,每人都在喜马拉雅APP上注册账号,将孩子的诵读音频上传至喜马拉雅听中,将作品链接传至微信群,既表示任务打卡,又可以吸引家长去欣赏作品。
【亲子共读】
除诵读外,教师通过手机APP“咿啦看书”每天布置学生看一篇简单的绘本故事,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阅读,每周家长拍一张陪孩子看书的照片传至读书群中。教师挑选表现较好的孩子的照片制作初页,分享至读书群中。有了家人的陪伴,孩子对读书、更投入也更有兴趣,教师也可以照片择优制作精美的初页这一方式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对于读书的积极性。
【师生共读】
小学学生的诵读需要教师的引导,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语感的培养、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诵读。以生动有趣的诵读形式,让学生热爱诵读,将诵读成为习惯。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挑选早晨的时间一起与学生诵读10分钟,教师提前查阅诵读内容的含义、背景等,激发学生对诵读内容的兴趣,以师范读、领读、对读、共读等形式进行晨诵,这样不仅起到了诵读的效果,还提起了学生的精气神,让他们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
2.中年段学生
阅读任务:每日一读、绘本制作、好事推荐
所用APP:一米阅读、喜马拉雅、微信、初页、CCtalk
【每日一读】
中年级的阅读以文字阅读为主,教师可让每位家长下载“一米阅读”APP。挑选“一米阅读”可以组建班级群,在群众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学生线上完成;而且,“一米阅读”的“读书闯关”一栏中的图书后,每天统一布置学生的阅读量,并布置相应作业,要求学生完成。APP“一米阅读”有一分类是“读书闯关”,它会根据不同年级推荐对应的图书,并且有“挑战”一类的读书效率测试,主要有回答客观问题类的“读书闯关”、理清脉络的“思维导图”、发展思维的“讨论”三个板块。这对于检测读书效果和发展学生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中年段教师会在班级读完一本书后邀请学生一起做APP中的“挑战”项目。
【绘本制作】
中年段的学生要求能够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APP喜马拉雅中有“我要录音”这一功能,并且能够配图录音。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在积累的一周7天的“每日一读”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片段,用“喜马拉雅”来制作绘本故事。绘本中的图片可以是自创,也可以利用网络等途径下载。同样将作品链接发至读书群中。
【好书推荐】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了作文,所以我们也尝试着让孩子将自己喜欢的美文或图书制成一篇推荐分享给人们。这样既达到了好书美文共享的目的,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活动采用线上线下两步走的方式,美文推荐让学生制成精美的图书卡,展示在班级的图书角内。而好书推荐则用软件“一米阅读”: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与支持下,在APP“一米阅读”的“图书推荐”中制作推荐,并将其推荐至读书群中。这个APP自带与图书配备的图片,所以学生只需写推荐原因即可,图文并茂的方式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中外名著大讲堂】
阅读名著可以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加的丰富,而且名著故事性强,有可读性,不同的名著对于小学生来说会认识到不同国家的人土风情,也会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在名著方面,我们意在让学生爱上阅读名著,所以采用的方式是表演,班级中学生6人一组,每组一学期上交两个作品。将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名著片段表演出来,并让家长用“小影”视频软件录制下来,利用视频编辑,在学校中找专业的信息老师评判,评出一、二、三等奖,鼓励学生多看多做多思考。
3.高年段学生
阅读任务:每日一读、读书随笔、制作电子书本
所用APP:一米阅读、喜马拉雅、微信、初页
与中年段相比,高年段的阅读活动形式类似,只是在内容上注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
【每日一读】
高年段学生同样要保证阅读量,因此和中年段学生一样每天用APP“一米阅读”来读书。
【读书随笔】
高年段的学生对于读书应该有所学更有所想,因此我们让学生每周根据“每日一读”中的阅读内容,写一篇读书随笔,并将随笔精细化。这里我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让学生自己学着找图片,编排材料,制作成一份精美的“初页”。第二种,也可以将自己的随笔有感情的朗读出来,以语音的方式呈现在APP“喜马拉雅”中,体验做一回小主播,并将链接上传到读书群中,与同学分享。
【制作电子书本】
学生将一学期的读书随笔收集成册,作为素材放入APP“初页”中,制成电子书本。利用原创、网络等途径自己设计封面、拟定书名,找教师或家长写序,并设计“读者赠言”栏目,供读者畅所欲言。有前面“读书随笔”的铺垫,制作简单的电子书本不是难事,但这对学生来说有非凡的意义,让很多人朝着书本创作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社区推广】
学生有了一定的诵读基础后,我们决定将学生推出去。让他们用自身的张力感染身边人,让他们带着微笑感受社会的美好。于是,我们学校的诵读老师带领学生,在原有诵读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舞蹈、音乐等元素,让诵读变得有声有色。并每学期一次在学校附近的颐景苑、广嘉东郡等社区进行诵读表演,让社会看到我们横小蓬勃的生机。也让学生置身在一个更贴近生活的环境自在诵读,走进社区的学生,不再完全是培育在温室的娇弱花朵,他们有了张开翅膀向上翱翔的勇气。
(二)延伸(APP阅读与课程接轨)
前期因材施教地布置阅读任务后,在学生、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由APP辅助的丰富的阅读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欣喜之余,我们开始反思,阅读与各学科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的关系,毫无疑问,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各学科的教学的教学对阅读也会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尝试将APP阅读项目加以延伸,将APP阅读与课程接轨。在“尝试阶段”,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多种APP进行了语音、视频录制,初页制作、绘本故事创作、读书群维护等各项活动,毫无疑问,这些活动的开展并非仅仅涉及学生语文单科的能力,更是各科知识与技能的糅合。因此,为将手机APP与学生阅读结合这一项目做得更加精细化,我们觉得让APP阅读与各学科接轨,相关学科可开设相关研究性课程来研究APP,让学生能更得心应手地使用APP。
我们在每周社团活动“快乐星期五”中开设了“演讲社团”,教授学生发音技巧与肢体语言,这让学生在录制语音和视频时的行为举止显得更加专业、自然;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也开设相关APP的使用指导,让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各种APP。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我们也指导孩子开展“手机APP的应用于研究”的研究性学习。
(三)成形(APP阅读的体系化)
经过“尝试”的摸索,“延伸”的蜕变后,手机APP阅读已在全校循序渐进、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希望课外阅读能成为学生每天的习惯与爱好,因此,我们将APP阅读的各项活动体系化,尤其将尝试阶段的各种阅读活动覆盖到每一位横小学子的身上,让每一位横小学子成为散发着书香味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