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于心 潜于行—— 我追求的教学风格
发布时间:2018-11-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英

潜于心  潜于行

—— 我追求的教学风格

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自从2016年参加培育站,听到金校长对我们说的这样一首诗,就再也放不下。每每夜深人静时分,点一盏灯,让自己的思绪泛滥,沉淀内心的独白:从来先生做学问,真教育又在何方?

六年的风雨飘摇中,我教着语文一路走来,且让自己后退几步,再后退几步,以更为从容,淡定的心情,来打量一下我的教学风。生来朴素的我,向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我想,要说我追求的语文教学风,估计也就“潜心”二字。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要学。

一、  潜心——语文到底教什么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勤思慎独,找到自己心中的地平线。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是高考那道光没有突破我的那层地平线,于是我便被笼罩在云雾的那一层,但我依然没有失去我的方向,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这就是我新的地平线,我的那束光该照向何方?

语文该教什么?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历练之。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这一课程性质。人文性,可以理解为人性与文化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乌申斯基语。因此,语文作为学习母语的课程,必然具有人文性。

在报刊上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着,剩下来的才是文化。其实我觉得应用在我们语文身上,非常合适,在我们学习语文的生涯里,会学到各种各样的,文章,老师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讲解,到最后,或许这些我们都遗忘了,唯剩下什么呢?留给我们的是:我们认识了几千个中国汉字,留给我们的是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可以表达自己意愿和情感,留给我们的是一种阅读能力,让我们从读书中汲取营养。

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教表达,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这或许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孩子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重朗读、重表达、重方法。

二、  潜心——学生到底要什么

学生要的是完整的语文。完整的语文既包括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蕴含语言建构的方法。“学生不可能一辈子跟着老师学,他总是要走出校门的。学校教给他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要靠自己去获取。而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一生的精神生活以至学术水平、工作成就,都有很大影响。”学生要的是方法。因此,我们教师需要研究,有什么样的好方法来帮助孩子学习。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为了帮助孩子学习,打造了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减轻孩子记忆的负担。

三、  潜行——我们到底该如何教

1.大气地教

从大局入手,站在课文的外面来看课文。有时候,我们太在乎课文的内容,却忽视了课文的体裁和类文特点。从功利的角度看,把握文本能够知道文本表达的特点,从而为阅读理解的练习铺设道路。

2.睿智地教

我们总感觉,特级教师的课特别好听,设计特别精巧。同样的教学内容,但它的设计就是我们所想不到的。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习,这也就成了我们的一个追求。同样是教学三袋麦子,一般在导入的时候,我们都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呢?学生回答完后,有的老师不做总结,有的老师则这样总结,同学们喜欢各种各样的礼物。而特级教师解释,原来礼物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这样,就很好的为课文教学做好了铺垫。

再如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每一堂课总是围绕一个大问题展开,似乎在他的眼里,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一个大问题找到所有内容的内在关联,这就是我最钦佩的地方。

在教学《我叫黑脸琵鹭》的第二组词时,对于同时插进,蹚行,左右摇晃,搜寻目标不赖,这些词语,孩子,都不太理解他们的意思,那在课堂上一个一个讲解又不太可能,于是我采用了视频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同时有配上这一段的朗读。等再次问孩子们还有哪些基于实例解释后,许多孩子已经,都能说出它们的意思,而里有视频的目的就在于告诉孩子,有时候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看视频看图的方式来理解。

3.幽默地教

提起幽默的教学课堂,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的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这样就给我们老师出了一个难题,既要有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畅达的口语,更重要的,要有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

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总是那么认真,可以说,一百个孩子,一百双专注的眼神。记得他的一次教学实录,童话课文小稻秧脱险记中的杂草,背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之后,有气无力的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小朋友,毒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既有利又有气,他开玩笑的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接着他又向这位同学做了一个喷洒农药的动作。全班小朋友,顿时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在读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能潜心于学生的立场,潜心于学生的喜好,从而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4.有效地教

《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教育需要这种潜心,对儿童语文的深刻理解,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对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始终有一把“教会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标尺。俗话说,真理都是朴素的,好课都是简单的。我们要让语文变得纯净而简单。 “教会学生学”,就是让学生握有一把通往世界的钥匙,获得终身学习的自由。

在写字指导上,我也一直很注重方法,按照一看结构而宽展,关键笔画定位置,主笔定美观,这样的观察原则来进行写字教学,每一个字都找出它的主笔和关键笔画,理清字的架构,从而编成小儿歌,一边写,一边念。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对于读帖这一块,基本上不用太担心。因此我觉得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比一个一个帮助他们分析来的更加重要。

 

潜心语文,不仅教师要潜于心,更要潜于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语文有大法而不立,我们要留给孩子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无限,更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教学情怀,将教学扎实到学生内心,从置身事外到身临其境,和学生共生共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