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小学数字化语文助力课堂的实践探索
武进区林南小学 戚微琪
摘要: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具体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学习,给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课前;课中;课后;核心素养
随着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学习环境学生创造了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环境打破了小学语文课堂的界限,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一体化学习,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互动学习体验更加优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助力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分析
(一)智能终端
学生对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的学习感兴趣。如已经普及的智能手机。手机中的语言学习APP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基于学生差异,各类APP丰富的绘本资源、故事视频资源录音、视频可以多听、反复听、重点听,增加了语言输入的机会;APP讯飞语记、APP初页、QQ群、微信群等也给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平台和机会。
(二)交流方式。
90后、00后学生被称为是“数字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生活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已然存在的时代,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小学语文提供了各种学习交流平台,创设了良好的学习语文线上线下交互学习环境。
二、数字化学习环境助力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分析
本文以苏教版语文五上《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探索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天火之谜》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但是又包含科普文的一些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抓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风筝实验”探索人物特点;二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科普文的特点。
(一)课前助学,提供言语实践的机会
上课伊始,我就通过拍照上传作业单的方式,检查学生第一课时学习后的情况。(图一)
通过字、词、句、段的检查,我对本班第一课时的学情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在这中间,我重点关注对段意的概况,因为这是五上的文章,通过抓关键词概况段意应该是需要掌握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倾听、评价和自改,实现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也得到了言语实践的机会。
(二)课中互学,提升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
钟启泉老师在文章《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知识社会要求三种关键能力:第一种关键能力是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数字化学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
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第四自然段。要求学生能够将作者的语言内化,转变为自己的语言后进行输出。那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可以将这个转换过程达到有效最大化呢?我设计了两个步骤:一是通过画图软件,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将富兰克林做实验的过程描绘出来(如下图) ;
图二
二是根据作者的描述理清实验步骤,并用讯飞语记APP将整个实验过程复述出来进行上传。
图三
学生通过在IPAD上自主完成以上两个学习活动,明确了写好一个实验过程需要清楚地交代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环境,还可加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这些细节描写来丰富实验过程,将枯燥的实验过程写得生动有趣,这样就将“向读学写”的理念贯穿在了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的能力。
(三)课后拓展,提升学会学习的能力
张丰老师在《学会学习的意与义》一文中提出:“学生‘学会学习’,还体现在学生能否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新型学习的要求。如学生是否具有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是否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学会学习”作为我国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当今社会,她所包含的意义已经不仅是获取书面知识了。
首先,我通过IPAD推送几篇富兰克林的个人传记,让学生全面了解富兰克林,在此基础上明白文章只选取“风筝实验”这一件事来写,是因为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要选取典型事例。其次,我要求学生课后自学“初页”、“美篇”、“彩视”等图文结合的APP,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并结合本文,制作“我眼中的富兰克林”。最后,我要求学生将制作好的软件上传至班级微信群进行分享,并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作品,拥有和富兰克林“合影”的机会
三、小结
在核心素养广泛推广的大背景之下,小学数字化语文助力课堂的存在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数字化学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言语实践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和学会学习的能力。相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且行且思,“核心素养”的落地将不会成为“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张丰《‘学会学习’的意与义》
黄厚江《追求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相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