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低年级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研究
执行者:蒋燕芳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
低年级的写话是是一大难点,是教师带着孩子一起摸索前进的过程。特级教师薛法根说:在一条黑暗的胡同里走,你最需要什么?一只大手,可以牵引着行走;一个火把,可以照亮了再走;一根拐杖,可以边探索边走。学习语文的写话对孩子们来说如同在黑暗的胡同里行走,需要教师给予直接的帮助。因此,探究如何提高低年级孩子的写话能力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基于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程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有的学生为了应付,随便写几行字,或从某些书上抄几句。有的学生写的话咋一看还不错,书写工整且有一定篇幅,但只要仔细一看,问题就出来了,文不成句,前言不搭后语。如果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就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中资源,扎扎实实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我们教师必须要努力挖掘教材,打开思路,让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情感、能力等诸方面的培养,发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语言。 3.基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并非天生而来,也非一朝一夕便能促成,这依赖于教师长期的指导和培养,那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具备深厚的语文素养底蕴,对学生的写话指导不能有效进行,试问孩子的语文表达水平如何提高?事实证明,学生的写话能力得不到提升,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课堂上训练不到位造成的,教师课堂的训练还是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运用不到位,没有充分挖掘出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训练点。与此相反,如果教师能够细致到位地进行教材研读,能够恰当充分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中的训练点,追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想出妥当的解决办法,设计更为合理,有效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习题,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便能得到有效而实在的提升。因此我们研究这个课题,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让教师从教材的深度挖掘中真正走近文本;走近学生;走入课堂;从而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以年轻教师居多。而学生中外来人工占到了一半以上。教师的素养及学生的素养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此课题研究的创新价值在于,能够结合语文教材,充分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架起语言积累与运用之间的桥梁,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地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试图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研究”。本课题的实施,是一种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研究,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写会写,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同时又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真正全员化落实写话。 |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
1、概念界定 教材资源:是指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一种解释为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另一种解释为泛指对人有教育作用的材料。课题中所提出的“教材资源”这一概念,不仅仅是课内的课本,还囊括了课外经典读物、校本教材等一系列适宜小学生阅读的好范例。 提高:通过某种有效手段,使之变得更好。 写话能力:说即为低年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体现在本课题中就是学生的口头表达更而书面展现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1.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程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就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同时要求要求:“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及时变通,语言表达准确。 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本课题通过“说”与“写”等语言实践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创新之处 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就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最需要习得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本课题坚持从文本教材出发,培养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使整个过程有章可循,有纲可依,同时在训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中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顺应了时代对语文的要求,又站在根基最稳的地方,有效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说话的艺术,开阔他们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
(三)研究目标 |
通过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广泛学习借鉴有益的教学经验,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探索规律,达到以下几方面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在活用、挖掘、开发教材资源的同时,探索出一套提高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教学途径和策略。 2.通过课题研究,以“教材资源”作为语文言语实践活动的突破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3.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在反复的、有针对性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使教师深刻理解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内涵,提高本校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
(四)研究内容 |
1.对学生写话能力的基本含义、要素、意义等的文献研究。 2.对当前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3.研究建构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通过语文课,构建一二年级所要达成的写话能力的目标序列。 4.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研究方法,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写话训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研究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更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资源。 5.提高语文的评价研究,基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改进语文教学的评价。
|
(五)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法、观察记录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点带面—以实验班带动全校班级,以实验课为基础,从单节课教学设计的研究到一个单元乃至一个学期语文学科课题之教学审计的研究,多个班级、多个年级共同进展,进行全面推广。辅之以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和对比分析等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网络中已有的关于提高写话能力方面的文献资料来研究本课题,总结我国基于教材提高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研究的研究现状、产生的背景以及意义。查阅有关资料,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对所查找资料进行比较、归因和数据统计来进行阐述,为论文寻找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2.观察记录法:对学生平时上课时的表现进行观察,作好记录,以便观察学生的学习的情感表现;对比实验法:设置对比班,将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对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实验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3.个案研究法: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科学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这不仅提高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而且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
(六)研究计划 |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12~2016.3):选择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8.4~2018.8):调查研究,学习理论、研究建构目标和内容体系、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18.9~2019.3)每学期制定研究计划,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题研究。每学期进行研究总结,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梳理积累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3.总结阶段(2019.4~2019.12):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总结提炼研究经验,撰写论文,优秀课例、典型个案汇、优秀课堂实录、精彩解读文稿,总结课题组研究情况,准备接受成果鉴定。 |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
1.提高低学生写话能力的中期报告及研究报告; 2.教师对教材写话资源的挖掘内容整理成册; 3.经验总结、个案研究、论文汇编; 4.教师反思、心得汇编; 5.教师典型课例汇编; 6.成果推介会。 |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
1.建立课题研究工作制度。课题组将建立具体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 2.积极探求课题研究方法和策略,增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研讨交流,使课题研究工作科学化、正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