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助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项目研究规划书
研究项目名称:听书软件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的实践研究
执行者:张伟华 钟敏霞
一、项目背景(问题提出)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显著增强,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及教学方式多样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与当前网络技术的革新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4G高速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数字化学习环境、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出现相比,教育教学在面对这些越来越丰富的资源与技术所进行的变革却显得比较滞后。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家庭都开通了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的4G网络也越来越普及,学生一台普通的智能手机就能够轻松地获取到网络上的海量应用资源。然而很多学生只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在家时玩手游看小说,白天上课打瞌睡无精神,作业偷用手机上网搜题抄袭——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设备和资源就成为我们当前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理性思考
在随处都有学习资源的时代,学生缺少的不是学习机会,更多的是缺少学习主动意识。在面对学习资源的时候,不认为是自己学习的机会,更不知如何去展开学习。怎样利用好身边的零碎时间和零碎资源,扩大自己的学习面,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书除了可以用眼睛看,现在还能够用耳朵听。“听书”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跟以前的评书、听收音机有些许类似,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它不需要阅读者潜心于文字这一抽象的图形当中,就连阅读受限的盲人也能感受到作品本身的内涵与魅力,同时更能帮助上了年纪视力下降的老人打破阅读的障碍。让孩子利用空余时间坚持听书,或者教师、家长有意识的播放“听书”,孩子就能轻松地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还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大众学习的一个新渠道,也是增长学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研究目标
1.探索利用听书软件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2.探索利用听书软件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指导方法。
3.通过研究,建立适合小学生的听书资源库,促进学校数字化建设。
4.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学会主动阅读意识,促使学生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研究,提升教师合理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新课程的实施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学校目前的课外阅读情况与听书软件的使用情况
2.广泛收集、纵览国内外在听书方面的软件,深入比较其优劣,并删选出合适的听书软件在家长学生中推广运用。
3.利用听书软件平台和平台内资源,开展生生互助、教师引领的阅读活动,形成课内外融通的阅读模式。
4.借助听书软件的运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5.建立借助听书软件平台,建立适合学生的听书库,并予以指导学习。
6.让听书平台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
五、研究方法、步骤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范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1.行动研究。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实践研究,在行动中学习研究、总结反思,不断修正、完善具体的实施研究策略,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创出自己的特色。
2.文献研究。广泛收集、纵览国内外在阅读指导方面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
3.调查研究。对互联网时代的音频平台的发展与运用现状。对本校当前学生课外阅读与听书软件运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在研究过程中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分析。
4. 个案研究。随机确定一批学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跟踪分析。
六、研究的主要程序
本课题研究分为研究准备阶段;理论研究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9月—11月)。学习有关理论,起草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构建研究网络,并对教师进行动员。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2月)。根据研究内容,分工协作,广泛收集、纵览国内外在阅读指导方面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调查研究学校目前的课外阅读情况与听书软件的使用情况。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8年3月—2020年6月)。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和指导教师应用听书软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利用听书软件平台和平台内资源,开展生生互助、教师引领的阅读活动,形成课内外融通的阅读模式。同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化研究。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7月)。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既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又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应用。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结题报告、相关论文集、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学课例、课题专题网站